Skip to content

認識、學習

關於北海道的繩文文化

關於北海道的繩文文化

據知在北海道,有超過7,000處的繩文時代生活遺跡,不同地區的特色各有不同。
這些不同的特色如何產生,就讓我們從北海道這座島嶼與它的自然形成來看看原因。

北海道
島嶼大地的形成

北海道位於北緯41~45°,本島的面積大約有78,000km2。在全世界的島嶼當中,北海道的面積排在冰島後面,排名第21名,如此遼闊的大地是何時形成的呢?

至今8000萬年前,北海道仍是歐亞大陸的一部分。在大陸東側的海洋中,有菊石等生物棲息,三笠市、山川町、中川町等北海道各地都可以看到當時的地層。

隨著板塊移動,北海道東半部和西半部所處的板塊逐漸開始相互靠近,大約5000萬年前,兩者開始相互碰撞,形成斷層交界。

約4500萬年前,北海道的西半部及東半部更加靠近,形成了近海到陸地的大片區域。倒榻的樹木堆積在遼闊的濕地、森林及沿岸淺海處,這些樹木最終轉化為空知地區及釧路等地所產的煤炭。

北海道的西半部、東半部還有中央區域,歷經了漫長的時間約在2000萬年前抵達目前的位置。日本海及鄂霍次克海南部的海底亦持續擴大,在北海道附近形成大海。

而到了至今約300萬年前,大海灌入十勝平原及石狩平原等平原區,形成廣闊的海灣。

自數十萬年前起,冰河期及間冰(溫暖)期便反覆交替到來。到了2萬年前的最後一個冰河期,海平面下降至120m,使得北海道與庫頁島及千島群島相連。猛獁象、諾曼象和大角鹿等動植物便經由陸地從歐亞大陸遷移過來。

之後地球便漸漸暖化,直到如今。隨著海平面上升,北海道再次成為島嶼,鼠兔等北方動植物則在然別湖等有風洞的地區及涼爽的高山地區等找到適合的棲息地,至今仍在那裡生活。

参考:北海道博物館第2回特別展『ジオパークへ行こう! ―恐竜、アンモナイト、火山、地球の不思議を探す旅― 展示・ジオパークまるわかりガイドブック』

ˋ照片提供:遠輕町教育委員會

繩文時代以前的北海道

北海道在地球的大規模活動下塑造成型。
而人們又在何時來到北海道,在此處過著何種生活呢?
就讓我們從北海道留下的遺跡及當時自然環境進行推測,一窺繩文時代以前人們在北海道生活的樣貌。

繩文時代以前的北海道

北海道最老的遺跡年代約可追溯至30,000年前,自繩文時代開始前的舊石器時代,人們便在此生活。

若回顧地球過去100百萬年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冰河期(寒冷期)及間冰期(溫暖期)以10萬年的週期反覆交替,而在最近的冰河期最寒冷的25,000年前,極地及北半球的冰河相當發達,據推測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還要低個120 公尺左右。

因此,當時的北海道與庫頁島、亞洲大陸相連,是個突出於大陸的大型半島。
也因為氣候乾燥寒冷,遍地都是現在高山區的自然環境,故缺少植物食材資源,人們便追捕狩獵從大陸過來的猛獁象、駝鹿等動物移動而來,並在此生活。

繩文時代的特色

繩文時代誕生自因氣候暖化而形成自然環境,並擴展至整個日本列島。
南北狹長的日本列島上,人們是否也過著同樣的生活呢?此外,北海道與本州等距離遙遠的人們會否相互交流呢?
我們就從遺跡中留下的線索,來一窺繩文時代人們的生活。

繩文時代的特色

繩文時代最大的特色便是人們實現了「定居生活」。如今,我們認為定居生活是理所當然的,但就人類歷史而言,追逐獵物的「遊牧生活」時期佔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定居生活可說是人類歷史的重大轉折之一。

而且,從全世界來看,定居生活多始於開墾自然環境,發展農耕、畜牧業,實現糧食生產及儲存。但繩文時代之所以擁有其他史前文化沒有的鮮明個性,在於它以狩獵、捕魚、採集為基礎,並在不對自然環境進行大幅改造的狀態下實現定居生活。

繩文時代的技術、交流

繩文時代的人們擁有先進的技術,例如他們會用漆料來美化梳子和陶器,或將硬玉加工做成裝飾品。特別是漆製品是約9,000年前(垣之島B遺跡)的文物,是世界最古老的漆器。另外,當時的人們還擁有將天然瀝青作為黏著劑使用的技術。

由此我們也可看出漆料、玉、瀝青越過了津輕海峽傳入了北海道。另一方面,我們也可看出用於製造箭頭(石鏃)及刀具的黑曜石,以及用於製造石斧的一種綠色岩石(俗稱青石)從北海道被運往本州,跨越大海在各地進行流通及貿易。

繩紋時代以後北海道的歷程

隨著水稻耕種自中國大陸傳入,本州以南地區轉變成彌生文化,但北海道當地經歷了什麼樣的歷史與文化的變遷呢?
讓我們來看看繩紋時代以後,北海道文化在與周邊地區的交流之中成形的歷程吧。

彌生文化與續繩紋文化

3,000年前左右,水稻耕種從大陸東方和朝鮮半島傳入九州北部,使用青銅器和鐵器的彌生文化逐漸擴展至日本列島。2,400年前左右,水稻耕種傳至東北地帶北部時,繩紋文化正式迎來了終點。然而,北海道繼承了生活基礎為狩獵與採集的繩紋文化,並進入「續繩紋文化」。北海道之所以沒有開始種植水稻,有人認為不僅是因為氣候寒冷,也因為自然資源相當豐饒的緣故,人們的生活基礎才沒有轉成種稻。


續繩紋文化前半期,北海道內有些地區與本州的彌生文化及北方大陸曾有聯繫往來,到了後半期,當地與本州的古墳文化之間的交流變得十分熱絡。隨著鐵器的傳入,人們逐漸不再使用石器。但陶器上仍有繼續使用繩紋裝飾,在這方面一直保存著來自繩紋文化的傳統。